在圖1所示案例中,從甲站出發的列車進入線路所進站信號機x內方后,會繞行至上行線路,經上行線路通過中斷的下行線路區域后,再繞行至下行線路繼續向乙站運行(見圖2)。在此,針對上述線路中斷后的搶通需求,提出通過新建線路所搶通中斷自動閉塞線路的信號應急方案。
為縮短信號系統搭建時間,新建線路所室外設備設置原則是盡可能減少既有設備(包括原有區間信號機、軌道電路、甲乙兩站的信號系統等)的改動。新建線路所方案如下:
(1)充分利用既有閉塞分區移頻軌道電路設備。在考慮故障點位置及鋪設道岔長度等因素的同時,要盡量減少閉塞分區的重新劃分、移頻軌道電路設備的移設或增設,在條件許可前提下,應充分利用既有閉塞分區移頻軌道電路設備。如圖2所示,當故障點只出現在4075C閉塞分區時,僅將原4075C和4086G的軌道電路設備旁路,增設軌道區段(LIDG、L2DC、Ll/L2WG)所用的軌道電路設備,而不變更原4065G、4087C、4076C、4098G軌道電路設備。
(3)增設轉線道岔。為實現列車從下行繞行至上行線路、再從上行線路回到下行線路的需求,線路所要增設2組道岔LI和L2(見圖2)。可根據實際需求,鋪設不同轍叉號的道岔,配置相應轉轍機進行牽引。由于繞行時速較低,建議采用12號或9號轍叉的道岔,配置ZD6-E/J型(對應12號轍叉號的道岔)或ZD6-D型(對應9號轍叉號的道岔)轉轍機進行牽引。在本方案中采用12號轍叉的道岔。建成后的線路所室外設備主要由Ll和L2兩組道岔.L2DC、Ll/L2WC、LIDC三個軌道區段,以及X、S兩架信號機組成。
3新建線路所后的信號控制方式
列車從甲站發車至X信號機外方的這段線路按原有機車信號顯示行車;列車進入X信號機內方后,因L1和L2道岔都是12號道岔,側向限速45km/h運行;當列車進入4097通過信號機內方后,按原有機車信號顯示行車。考慮線路繞行且列車時速較低.X只點雙黃燈(UU)或紅燈(H),而4065通過信號機常態點黃燈(U)燈。X點雙黃燈(UU)表示排列了1條側向接車進路,進路中的L1、L2道岔都在反位,且LIDG、Ll/L2WG、L2DG、
4097信號機外方的第1個閉塞分區都空閑。X信號機的三接近(4065G)、二接近區段(XILQC)的移頻編碼與X的狀態相關,其編碼條件見表1和表2。下行線路上其他閉塞分區編碼條件不受線路中斷影響。
列車從乙站發車至S信號機外方的這段線路按原有機車信號顯示行車;線路所排列上行進路.S信號機開放后,列車按S信號機顯示行車;當列車通過故障點壓人原4076C后,列車按閉塞分區的移頻信息行車。線路所進站信號機S設U、H=種顯示;S常態點H燈:當
4076C空閑,且排列了上行進路后.S點U燈。4098G、
4110G、4122G的編碼和S的狀態有關,當4098C、
4110C、4122C都處于空閑狀態時,其編碼條件見表3。其他閉塞分區編碼與S的顯示無關。
線路所應急信號控制系統主要由電源系統、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系統、防雷分線柜、25Hz軌道電路防護柜等組成。防雷分線柜和25Hz軌道電路防護柜為車站常用設備,在此不作討論。
為加快搭建速度,采用模塊化的全電子計算機聯鎖系統,聯鎖主機制式為雙機熱各,執行部分采用全電子執行單元。全電子執行單元可根據線路所情況進行配置,本線路所主要由道岔模塊、信號模塊、軌道模塊和場聯模塊組成。
根據室外轉轍機型號不同,道岔控制模塊分為四/六線直流道岔模塊和五線制交流道岔模塊。1個道岔模塊可控制組單動或1組雙動道岔”。本方案采用2組ZD6-E/J型直流轉轍機,所以需要設置2個四,六線直流道岔模塊。
信號模塊用于控制信號機點燈。根據信號模塊所控制信號機種類不同,又可分為列車信號模塊和調車信號模塊2種。1個列車信號模塊可控制1架進站信號機或1架出站信號機或架接車進路信號機;1個調車模塊可控制4架調車信號機”。該方案線路所只設置2架列車信號機,故只需設置2個列車信號模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