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noscript id="oqsqo"><kbd id="oqsqo"></kbd></noscript>
  • <noscript id="oqsqo"></noscript>
    <td id="oqsqo"></td>
    <option id="oqsqo"><kbd id="oqsqo"></kbd></option>
  • 當前位置:首頁>家書似寶 父愛如山 - 鐵路資訊 - 鐵路網

    家書似寶 父愛如山 - 鐵路資訊 - 鐵路網

    • 2023-04-24 09:41:57

    讀大學時,父親給兒子寫了六封信。20多年來,兒子一直珍藏著。

    這是一位湘西農民寫給上大學兒子的信。

    這是一位小學沒畢業的父親寫給上大學兒子的家書。

    信很短,最短的173字,最長的362字。情很濃,愛很深,分量很重。

    去年父親節前夕,兒子重讀家書,一字一句地讀,一封一封地讀,六封作為一個整體地讀,放在時空變遷中讀。讀得熱淚盈眶,讀得感慨萬千。當年父親的心境處境,歷歷在目。

    梁啟超給孩子們寫了許多家書,大部分提到錢的問題。1926年12月10日他在寫給梁思永的信中說:“盤費食住費等等都算不了什么大問題,家里景況對于這點點錢還負擔得起也。”

    我讀大學的學雜費和生活費,對父親算是一個大問題,對我家來說,更是一個沉重的負擔。

    父親的六封信,每一封都提到給我寄錢的事。我大學四年,父親年年為錢操心,月月為錢操勞。1991年10月16日,我剛讀大學,父親在信中說:“這次給你寄130元錢,前次寄來錢收到沒有?你收到后寫回信告訴一下,時間緊迫不要寫多,只說明收到就行。另外,你們學校的生活補助問題是有沒有?還打聽一下關于貸款能不能貸?要能貸在伙食上適當開好點。”那一年,我和弟弟同時考上大學,父親在高興之余,面臨著較大的經濟壓力,于是提出申請貸款讀書一事,若能貸,要我伙食開好點。大學四年,我沒有申請貸款,父親和兒子共同熬過了那段艱難歲月。

    父親在1992年3月23日的信中說:“沒有及時給你寄伙食費,今天抽時間到縣城給你寄來200元錢,錢收到后請你寫回信告訴家里。錢雖不多請你有計劃安排,下次再給你寄。”父親提示我要“有計劃安排”。

    “這次給你寄來100元,請你自己安排好,下次有再給你寄幾十元。”父親在1992年5月26日的信中寫道,并再次提醒我“安排好”,并說“下次有再給你寄幾十元”。從200元到100元再到幾十元,可見當年父親有多難。

    1993年6月8日的信,父親講:“目前經濟上有點緊張,這次才給你寄120元,少了點,盡量打緊點,實在不夠的話,請寫信。”父親很無奈,并有點內疚,心情糾結,錢少了點,望我“打緊點”,但又提醒我“實在不夠的話,請寫信”。

    1994年6月8日,父親在信中說:“這次的錢,我要你哥哥馬上給你寄來。”父親實在拿不出錢,他心急如焚,只好催哥哥“馬上”寄錢。我哥哥那時在鄉下中學當老師,收入不高,他將自己的工資大部分寄給了也在讀大學的弟弟必東。父親真正遇到了困難,實在沒錢,只有催哥哥想辦法。

    1994年12月22日晚,父親在信中說:“兩個多月沒給你寄錢了,我和你媽在家里也考慮到,你哥哥說給你寄來點錢,我就長些了時間沒有給你寄。這兩個月家里的開支也大,做了幾次人情,又買谷種,買豬飼料。這次賣豬崽得1000多元,還了點賬,給你寄200元錢,望你合理安排。生活物價漲了,但也要適當過好。”

    六封信,父親在五封信中提到給我直接寄錢,共計750元,平均150元一次,最少100元,最多200元。有一封他沒有錢寄,要我哥哥寄。

    當年父親一直在為錢操心。我不同于有的同學,一開學就從家里一次性把錢帶足,家里不用每月寄錢。

    父親說,每當錢有了著落,就趕緊去縣城高村郵局寄,每次收到我的信,得知錢已收到,他懸著的心就放下了。

    為了減輕父親的壓力,我除了“打緊點”以外,同室友到湘潭大學圖書館勤工儉學,還得到了小小的報酬,又閱覽了大量的圖書。至今我還記得在二樓右邊社科借閱室“打工”的日子。

    1992年暑假,我到浙江省的一個村莊打工,幫當地人種黃豆,每天掙10元,一個暑假掙了幾百元。我還去紹興參觀了一下,當時舍不得住旅館,晚上就睡在紹興火車站走廊里,幾張報紙、兩塊磚頭解決問題。

    當時我還積極寫稿投稿,掙稿費、拿獎勵,貼補生活費。當時大學鼓勵學生寫稿宣傳報道,按不同報刊分檔序進行翻倍獎勵。記得有一次我和段羨菊、楊光華等3人合作,收到過從《湖南日報》寄來的一張大約68元稿費單,學校按三倍再獎勵給我們,也就是204元。隨著用稿率的提高,稿費及獎勵越來越多,再加上“打工”的收入,有的時段我基本不用家里再寄錢。

    我和大學的同學們不斷寫搞投稿,不僅練了筆頭,還改善了經濟條件,四年下來,發表了系列稿件,為后來找工作提供了“敲門磚”。沒有那裝訂成冊的“作品集”,我這個農民之子,在當年“雙向選擇”找工作中會很被動。

    有時,家里沒有及時寄錢,“青黃不接”,我就向楊光華、劉昕等同學借點餐票。有時不好意思再開口,我就借口不餓不吃中餐。那時我愛打籃球,體力消耗大,個子小飯量卻不校有一次只打飯,沒買菜,我就悄悄躲到角落里吃,偏偏有一位同學硬要過來看究竟,讓我無比尷尬。

    考出去了,世界就在眼前;考不出去,眼前就是世界。我家四周都是連綿不斷的山。屋檐門對綿綿群山,漸遠漸高;吊腳樓下層層梯田越來越大;我常用這兩句話形容我所生長的環境。父母鼓勵我們考出去,脫掉“脫巴水”,吃上“國家糧”。1991年,父親44歲,兩個兒子金榜題名。在那個年代,對于我們這個世代務農的山里人家來說,是天大的喜事。加上哥哥已大學畢業,父親的心情像喝了蜂蜜一般甜,在信中躍然紙上:“我和你媽媽在家再辛苦我們也總是感到愉快的。”

    兒子又從大學不斷寫信告訴父親“喜事”。“你的來信已收到,看到你的好消息我感到非常高興。希望繼續努力。”父親給我回信。

    我是一個對父親“報喜不報憂”的人。在學校取得一丁點兒成績,立即寫信告訴父親。記得1992年,我參加湘潭大學“讀書征文”比賽,作品《沈從文筆下的湘西》獲一等獎。我同時又參加湘大論文大賽,作品《論沈從文筆下的麻陽人》獲三等獎。我的處女作《笑瞇笑瞇的湘潭人》發表在《湘潭日報》上,我還被《湘潭大學報》聘為,被湘大圖書館《圖書館與讀者》報聘為編輯……這些事情,我都在第一時間將詳細情況連同獲獎證書、聘書、文章剪報等一并寄給父親,將喜悅的心情寄給了父親。父親每次收到信都十分開心。為了能讓父親驚喜不斷,我更加辛勤筆耕。

    父親在一封信中一開頭就寫:“這次你的信已收到,照片3張,看到你的照片,你媽媽感到非常高興。”我時不時給父母寄點我在大學的近照回去,免得他們牽掛思念。

    湘大的三道象牙拱門在全國高校中別具一格,門口有一位個子瘦高、頭發花白、為人慈祥的劉老師專門給人攝影。那時我即使手頭再緊,寧可少吃一餐也愿意在校門口與同學合影留念。

    每次去取相片我總是心懷希望,看到相片效果不錯,心里便很愉悅,立馬寫信報告近況并附上相片寄回湘西那個名叫“岡夾沖”的小山村。不識字的母親首先端詳兒子的照片,然后才要父親念信的內容。沒有網絡的時代,這種傳統方式讓人感到特別親切。

    有時父親也把他的開心事在信中與我分享。“我告訴你一件好消息,我們這里水利建設在國家支援下,渠道三面打水泥,投資幾千元,給我們家鄉建設帶來了更好條件。”每次收到這樣的信,我也特別高興。

    大學四年,父子都在信中“報喜”,開心的事都會寫在信上,不開心的事卻壓在心里。多年來,我與父親互相“報喜”的習慣一直保持著。

    身安不如心安,屋寬不如心寬。父親是一個樂觀的人,寫的信富有樸素的哲理,不僅自己寬心也讓兒子寬心。

    父親認為困難是暫時的,堅信日子會越來越好。“這幾年我們家的艱苦生活,已經度過,現在一年比一年好。你弟弟參加工作,我們做父母的從思想上感到輕松多了,到了明年(1995年)更加輕松。你媽媽今年大家都說年輕一點。”這封信寫于1994年冬,那一年弟弟參加工作了。第二年,我將參加工作,因此,父親感到“光明在前”,最艱難的日子將“熬”過去。他的心越來越寬,他經常給我們說,黎明前走路,越走越敞亮。

    1994年,我曾為弟弟畢業分配一事,寫信給父親,感到十分焦慮。父親也四處找人,奔走懷化農機化學校,前往麻陽銅礦等求人為弟弟找工作。“從信中看到你為弟弟的工作聯系,感到非常著急。”我當年確實希望弟弟找一個好單位,心里急。

    父親接著又開導我道:“但我想,聯系單位與分配工作,有些事不是那么絕對,希望你不要為分配擔心。”父親的話,富有辯證法,說得太好了。

    后來,我學習《選集》,特別是學習《矛盾論》后,更感到事情不是那么絕對,事物是發展變化的。一生選擇亦如此。父親從不偏激,不鉆牛角尖,不絕對地看問題,認為許多困難是暫時的,形勢是變化的,人是活的。

    后來,弟弟果真分到一家效益不好的單位工作,但父親并不悲觀。果不出父親所料,幾年后,弟弟憑自己的能力,自辦企業,如今比較紅火。我有時贊美父親,說他的許多觀點都讓人十分信服,他特別自豪,更加眉飛色舞談自己的“光輝史”。

    父親有些話總具有樸素的哲理。“我們家里正忙于冬播下種,我們搞冬播是為了明年多增加收入。你們讀書也是為了增加理論知識。現在大學的課程都是理論知識的課,希望你要認真。學問是無底的,只要認真就會取得好成績,像搞農業一樣,只要勤勞就能致富。”20多年后,重讀父親1991年寫給我的這封信里的這段話,我很驚詫。這是我小學沒畢業當農民的父親寫的嗎?有多處錯別字的信,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筆跡,這就是我的父親寫的,真實就是力量!

    父親的信已經發黃,但在我心中將一直發亮。我將繼續用心珍藏好,更要用孝心回報父親的操心,讓父親的晚年過得開心、過得寬心。

  • <noscript id="oqsqo"><kbd id="oqsqo"></kbd></noscript>
  • <noscript id="oqsqo"></noscript>
    <td id="oqsqo"></td>
    <option id="oqsqo"><kbd id="oqsqo"></kbd></option>
  • 久久青青草原一区二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