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你坐著動車,看著窗外美景,享受著高速列車帶給我們的舒適安全、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的同時,你可曾想過,引以自豪的國產裝備中,林立的桿塔出自于生產鐵路接觸網設備的專業化公司,他們擁有著一支高效的管理團隊,他們用精益求精的生產質量詮釋了“工匠精神”,他們秉承著?“勇于跨越,追求卓越”的企業精神,以質量贏得行業領先和業主滿意,憑借著他們的辛勤付出,獲得了豐碩的成果。
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他們中的杰出代表----榮獲“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工人崗位技術能手”榮譽稱號的中鐵電工保定制品有限公司鋼結構車間組裝班班長劉濤。
今年37歲的劉濤,1998年畢業于山海關橋梁廠技校,焊工專業。入職后被分配到鋼結構車間,從事電焊工崗位工作,就從那一刻起,他便與電焊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當年18歲的小伙子,有著自己的理想,有著自己的抱負,在他剛參加工作時,沒有任何工作經驗,有的只是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及焊工的基本操作技能。他曾說:“我既然從事這份工作,我就必須要把它做好、做得出色”。為了當初的這句承諾,他堅持學習,頑強拼搏。在平日的工作中,我們經常看到他身穿工作服,手提焊把出現在各種作業現場,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,憑著一絲不茍的精神,他用手中的焊槍捍衛著公司的聲譽。參加工作19年來,劉濤著眼于本職工作,爭創一流業績,他憑著對焊接技術的熱愛和高度敬業精神,不畏寒暑、潛心鉆研,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逐步成長為一名技術過硬的高級電焊工。
最開始還只是學徒的時候,劉濤連焊槍都把不穩。師父告訴他:“要想當一名合格的電焊工,靠的是扎實的基本功。”為盡快掌握技術,他早來晚走,虛心請教,對焊條的使用角度、焊接的電流強度、施焊的方法仔細觀察,用心揣摩,反復練習。可是畢竟是新手,難免手忙腳亂,手腳常被燙傷,但他卻漸漸喜歡上了這焊花飛濺的燦爛場景。
在旁人看來,焊工或許辛苦,但在劉濤眼里,苦中有樂。為了練腕力,他像著了魔似的,每晚在胳膊上吊秤砣,手腕累得酸疼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一年光景,他手持兩三斤重的焊槍長時間工作也能紋絲不動。為了練腿功,他平時做事盡量蹲著,練就了蹲著焊接四五小時不在話下的功夫。
劉濤始終兢兢業業做好手頭的工作,做了電焊工以后,為了練好焊接技術,他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苦。別人午休他練習,別人下班他還在練習……。冬天,蹲在冰冷的鋼構架上干活,風吹在臉上像針扎,手凍的連焊把都握不祝夏天,天氣再熱也得穿上厚厚的防護服,有時管材需要加溫才能施焊,溫度就要達到200多度,背上太陽曬,臉上電弧烤,衣服濕了又濕。最辛苦的還是需要仰焊的時候,為了達到整體焊接質量,高達幾百度的焊渣掉到身子上也只能忍著,工作中經常是舊傷還沒好,又落下了新傷,但這些在劉濤眼里都成了家常便飯。
劉濤在工作中他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,對自己所焊的每一道焊口都是認真負責,確保焊一道合格一道,“從我手中出去的產品絕對不允許有不合格的,我要對我的工作負責,我要對我們的產品負責”,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。有時為了生產工藝,他也與同事發過脾氣;有時為了產品質量,他也與同事爭執過,有人說劉濤的脾氣不好,依我看來他不是脾氣不好,而是他對自己和產品質量要求的太嚴了,不得出現一絲的問題。為了提高焊接技術,他還多次自費參加焊工技能培訓,并取得高級工職業資格操作證書。他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,也沒有氣壯山河的誓言,通過多年的實踐摸索與理論學習,劉濤的焊接技能有了質的飛躍,功夫不負有心人,有付出就有回報,2001年劉濤代表公司參加原工廠處5個單位的焊工技術比武,獲得了第二名的優異成績,別人看來很不錯的成績,可他并不滿足,他不服輸,不認命,他說“我為什么就不行呢?下次我一定能夠獲勝”,憑借著他的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決心,經過9年的努力,2010年,劉濤再次來到之前來過的技術比武現場,這次,他憑借著自己豐富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操作能力,終于如愿以償,獲得了第一名的佳績。他多次獲得集團公司、中鐵電工“先進生產者”、“優秀共產黨員”和公司“先進個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榮譽是在信念的支配下,通過頑強地拼搏而獲得的獎賞。劉濤獲得的榮譽,浸透著他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。同事們對他成績無不贊嘆,車間把他安排在了最重要的崗位,既是領導對他成績的肯定,又體現了領導對人才培養的重視。鋼結構車間主要是生產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配套產品,組裝班是車間里最累最辛苦的班組,許多人都不愿意來這個班,當領導找到他時,他二話沒說便同意了,在勞動強度最高的鉚工崗位上,鉚工工作條件差,別的不說,單說組塔搬運角鋼,擺斜撐,人均每天搬運約五噸的料。這么繁重的體力勞動,他總是搶在先干在前,從來不講苦不講累,不計時間不計報酬。
鐵打銅鑄之體,不如有理想信念的血肉之軀。作為共產黨員、班長,劉濤始終以鐵人王進喜為榜樣,用奉獻譜寫人生。干H型鋼柱,日產量高,吊車忙不過來,他不等不靠,七百多公斤的鋼柱,他們硬是靠兩三個人翻轉。幾次重感冒,發高燒,但因任務重,人手緊,他不肯休息,帶病堅持在一線。夏季,正是生產最緊張的時候,鋼結構任務猛增,產量也一再提升,日產H型鋼柱達44根之多。劉濤帶領手下的弟兄們一聲不吭,每日都是汗流浹背,每天都負荷著將近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,雙休日也顧不上休息,可謂是披星戴月。在去年福廈鐵路搶險救災產品生產過程中,車間實行三班倒工作,剛上完白班的劉濤發現車間折彎機出現故障了,他想:“現在生產的是救災產品,工程線路上正著急等著產品的安裝,不能因為設備的故障而影響生產的進度”,他不顧自己的身體的疲憊,跟著維修師傅一起對折彎機進行檢查維修,經過五個小時的搶修,折彎機又重新開始運轉。由于長時間的勞累,不能按時進餐,他的胃病發作了,但為了生產,他一忍再忍。難怪大家說,“從未聽劉濤喊過累,真是一個鐵人兒”。
工作中劉濤事事搶先,處處帶頭,勇挑重擔,攻堅克難。車間生產的許多產品都是具有形狀復雜,品種特殊等特點,在加工難度大的同時也伴隨加工任務急等特性,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也較多,每次遇到問題時他總能從集體利益出發,不計較個人得失,急車間之所急,保質保量的帶領班組人員完成生產任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