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午坐高鐵專線2路車前往陽朔站,奔向此行最后一個景點—從江加榜梯田,從江位于貴州省東南部,與廣西北部接壤,雖然是跨省進入貴州,但動車至從江站僅1個半小時,這也是我們在縱橫廣西后再加游此景點的原因。過去從江站有專線直通車發往加榜,疫情期間此線路取消了,而且至今仍未恢復,現在只能進城去汽車站,每天9點和13點有兩客發往加榜鄉,但從江高鐵站和縣城都不在縣域中心,前者位于最北部的洛香鎮,后者則位于東部與三江縣的交界處,兩地距離達40公里,坐5路公交車進城到汽車站要半個小時,這可能是中國距縣城最遠的高鐵站了。加榜梯田位于從江縣西南部的大山深處,距縣城80公里,我們出城后先沿都柳江走321國道,再沿平正河走882省道,1小時后過加車河大橋開始上山,路邊不斷出現棕色的指示牌,而橋頭第一塊牌子顯示距加榜梯田34公里,一路上山高谷深,林密水秀,2小時后終于到達新建的景區游客中心。
加榜梯田的交通相對不便,加之宣傳也少,所以并不像龍勝、元陽那般知名,但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第一季第7集《我們的田野》就有8分鐘講到了加榜梯田,而在網上各種“十大最美梯田”榜單中,加榜大多穩居第三,故被譽為中國三大最美梯田之一(另兩個是廣西龍勝梯田、云南元陽梯田),2021年底又被列為國家濕地公園。中國的梯田大多為少數民族所開墾,龍脊梯田是壯族、瑤族,元陽梯田是哈尼族,而加榜梯田則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,范圍涉及加榜鄉東北面的黨扭、加頁、加車等6個行政村,其中景色最美的當屬黨扭一組、加頁三組、加頁大寨、加車大寨、加車七組等景點,梯田大多依山而開,隨山勢地形而變化,山坡海拔的高低、坡度的平緩及山坡的大小決定了梯田大小和形態,面積最大不過一畝,最小者僅有簸箕大,最長的可達二、三百米,最短的不足一米,往往一坡就有成百上千畝,882縣道公路從中穿過,沿途有多個小村莊,散布著苗鄉獨具特色的吊腳樓,山村小寨與梯田景觀交相輝映,體現出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。
目前網上的加榜梯田攻略均為早年的文章,汽車站發車時間也多有誤,現在這里的新情況未見介紹,本文逐一說明供網友參考,過去進入加榜梯田不收費,今年3月份開始實行封閉管理,景區門票加觀光車100元,我們計劃住景區里的加車村,距游客中心約6公里,坐觀光車前往比較方便,農客可以進入景區,但游客必須在游客中心下車,而且自駕車輛也不能駛入,必須全部停在游客中心。加榜梯田總面積約一萬畝,基本分布在游客中心所在的黨扭村至加榜鄉的公路兩側,主要景點從北到南、從低到高,依次有東鵬、黨旮、山戶人家、兩廂、烏瑞、加車和螺絲田等,均位于882縣道公路東側、加車河以西,并以所在村命名景點,其實加車河以東的山坡上也有不少梯田,但因距離較遠均未開發為景區。從螺絲田至東鵬約有8公里遠,過去游覽主要是自駕,如沿公路步行全部走下來需要4至5小時,現在最好的辦法是坐觀光電瓶車,車票有效期2天,上述各景點均設上、下客點,觀光車司機都是剛上崗不久的新人,態度熱情,服務規范,還幫助游客拿行李,觀光車的運營時間為早6點至晚22點,之所以這么早就開始運營,主要是方便觀看日出的游客,住在我們樓上的一對年輕情侶,天沒亮就出門了。加車村建在山坡上,高低落差較大(見下圖1),這里是景區內規模最大的苗寨,沿街基本都是民宿客棧,大多為全木結構建筑(見下圖2),一般為樓上住宿、樓下餐廳。
我在這里安排了整整一天時間,計劃把上述6個景點都走一遍,其中最高處的螺絲梯田還未開發,在景區導游圖上被虛線框住,目前既無道路進入,也未建觀景臺,從公路邊的宣傳圖片看似乎不錯(見下圖1、2),但要看螺絲梯田只能進入一農戶家,收費10元,我在路邊拍了2張照片,但距離太遠,視野模糊(見下圖3、4)。
再往下就是我們居住的加車村了,村口北側有一片梯田,這里有觀光車乘車點,從村北口至兩廂還建了觀景步道,長2.1公里,可供游客步行,但這一帶梯田景觀一般(見下圖1-3)。再往下就是烏瑞梯田,景點說明牌稱此地為最具規模、最為壯觀的連片梯田,也是觀賞日出日落的最佳地點,這里還立了一座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碑,但下面的梯田大部分都未灌水,毫無景觀可言(見下圖4、5)。
再下一個景點是兩廂梯田,又名鐮刀梯田,因其中有一塊呈鐮刀狀而聞名,這里有不少梯田已灌水,但那塊鐮刀狀的梯田仍是一片旱地(見下圖1-3)。緊鄰兩廂的是山戶人家梯田,又名三間房梯田,因為梯田中央的三戶農家而聞名,但這里的梯田面積并不大,灌水的也僅有60%左右,而較高處的梯田均未灌水(見下圖4-6),網上說每年4至5月初加榜梯田開始灌水,看來位于高山上的村莊要更遲一些。
過了加頁村不遠就是黨旮梯田,我們的游覽也漸入佳境,這里是加榜層次數最多的梯田景觀,從半山的觀景臺往下看,對面的梯田猶如千層臺階深入谷底,景致極為宏大壯觀,而左側更遠處的另一面山坡上,也是層層梯田逶迤踠延,我認為在那面坡上也應再建個觀景臺,以便于游客就近觀賞(見下圖1-5)。
最后我們來到東鵬,這是加榜梯田中緯度最北、地勢最低的成片梯田,也是面積最大、景觀最美的梯田景區,一般提及加榜梯田都會用到東鵬梯田的照片,游客中心大堂掛的大幅巨照就是這里,當地人都稱其為“一號觀景臺”,而且這里的梯田已基本全部灌水,倒映天光如一面面明鏡鑲嵌在山野間,場面宏大,令人震撼(見下圖)。
這里新建成一個巨大的鋼結構觀景臺,并向外伸出4個角(見下圖1、2),在此向下俯看東鵬梯田,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,風格韻味也各不相同,其中右側部分位于公路之下,地理位置最高(見下圖3);正中部分多為長條形梯田,下方還有一個小村莊(見下圖4);左側部分距觀景臺較遠,梯田多呈碎片狀,但卻小巧玲瓏,曲線婀娜(見下圖5)。
大部分人在觀景臺看后就離開了,但我們還從觀景臺左側小路下行,沿山邊水渠小徑一直走到東面最遠處,近距離進行觀賞、拍照,在加榜梯田眾景點中,此處最為經典,堪稱精華,遠觀近看均可(見下圖1-12),東鵬也為此行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,我認為:不論前面那些小景,僅憑黨旮和東鵬這兩大片,加榜位居全國最美梯田第三位就當之無愧。次日上午8點,我們在加車村等候從加榜過來的班車,進城的農客也是上、下午各一班,
交通還算比較方便,當然如有直通車就更好了,原計劃再去123公里外通道縣,那里的萬佛山有罕見的尖錐狀峰林峰叢奇觀,也屬丹霞地貌,但從攜程得知該景區暫停營業,我們只得取消計劃,直接返回桂林。此時已臨近“五一”,酒店住宿價格飚漲,動車票也非常緊張,加榜的民宿和從江往返的動車票,我都是在桂林時提前預訂的。